·职场人际咨询服务

研究成果:别让害羞阻碍你前行

发布时间:2019-07-08

你是否经历过这样的场景:

亲眼目睹一位骑自行车的人摔倒在路边,你距离他很近,也很想去帮助他,但内心却在经历激烈的斗争:

我不认识他,去帮他会不会被误会?我帮得了他吗?别人会不会认为我想要得到表扬?......

***终还是选择默默地离开。

那么问题来了,你是一个冷漠的人吗?答案很显然,造成这种现象的原因可能不是“冷漠”而是“害羞”。

经典的大五人格理论指出,宜人性(Agreeableness)代表着“爱”和“友好”,高宜人性的人是友好的、慷慨大方和乐于助人的。以往研究也发现,“宜人性”对于亲社会行为具有非常强的预测作用。

但是,高宜人性的人肯定就会做出亲社会行为吗?***近,一项发表于Frontiers in Psychology 期刊的研究对这一问题展开了探讨。

亲社会行为是在人与人(施助者和受助者)之间发生的积极社会行为,具有利他性和社交性的特点。如果一个人具有较高的利他倾向(例如高宜人性),但缺乏社交能力(例如高羞怯)的话,他会做出亲社会行为吗?

羞怯(Shyness),也就是人们常说的“害羞”,指人们在社交情境中表现出的紧张、难为情、退缩的情绪体验及相应的行为。

高羞怯的人往往过度自我关注,而且容易对他人的消极评价感到恐惧和沮丧,从而影响到他们的人际交往和职业目标的选择。

研究者从社会认知的视角出发,采用问卷法对1383名中国大学生进行了调查,考察羞怯在宜人性与亲社会行为的关系中所扮演的角色。

该研究根据不同的受助者,将亲社会行为分为对家人、对朋友/熟人和对陌生人三种类型。

结果发现,宜人性能够显著预测三种亲社会行为,但宜人性与亲社会行为之间的关系受到羞怯的调节。也就是说,羞怯显著削弱了宜人性的作用(如图所示);此外,在对家人、对朋友和对陌生人的亲社会行为中,羞怯的负面影响逐渐增大。换句话说,当需要对陌生人施加帮助时,羞怯的负面作用***为明显。

上述结果表明,虽然高宜人性的人具有较强的亲社会性,但不一定能表现出真正的亲社会行为。

从社交角度出发,社交自我效能感(Social self-efficacy)可能在其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社交自我效能感指个体对自己在社交情境中具备完成某种特定目标的能力所持有的信心或信念。

******心理学家班杜拉(Bandura)指出,自我效能感能够显著影响人们的情感、想法、动机和行为。社交自我效能感可能是亲社会行为的重要影响因素。高社交自我效能感的人在社交情境中更加自信,在助人情境中更可能伸出援助之手。

基于此推断,研究者通过建构有调节的中介模型,进一步发现羞怯正是通过降低人们的社交自我效能感,进而减少了其亲社会行为。

由于高羞怯者过分关注他人对自己的评价,极度恐惧他人的消极评价,并容易自我责备(Self-blame),因此他们的社交自我效能较低。这就是羞怯会对亲社会行为产生消极影响的原因。

虽然羞怯作为一种比较稳定的人格特质很难改变,但自我效能感可以通过一定的训练得以提高。比如,可以通过建立自信力逐步培养自我效能感,进而减少羞怯对人际交往及社会生活的消极影响。

·我们的服务